新西蘭恒天然事件引發公眾對進口奶粉的擔憂。昨天,記者從接近國家質檢總局人士處獲悉,國家質檢總局已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加強新西蘭輸華乳制品的檢驗監管,或要求進口奶粉企業出具“肉毒桿菌”的檢測報告。
現狀:
“肉毒桿菌”非必檢項目
據了解,按照5月1日起實施的《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洋奶粉進口需過單證審核、現場查驗、標簽審查、抽樣送檢、實驗檢測等“五關”。其中,首次進口的必須提供產品的全項目檢測報告。
按照要求,新規實施后,全項目檢測報告必須批批核審,以一段嬰兒奶粉為例,檢測報告所列項目達到50項。核對過50項內容后,還要抽檢這批奶粉,抽檢項目依據質檢總局確定的風險評估項目進行。
“但這50項內容中不含‘肉毒桿菌’這一項。”相關人士指出,由于“肉毒桿菌”并非常見污染物,所以未列入常規檢測項目。而且對于肉毒桿菌在乳粉中的限量標準,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也沒有統一標準。
措施:
或要求出示檢測報告
盡管“肉毒桿菌”在業內人士看來并非是常見污染物,但它卻真實地出現在我們身邊了。為此,國家質檢總局快速反應,在接到新西蘭方面通報的當天,即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加強對新西蘭輸華乳制品的檢驗監管。
據了解,目前加強檢驗監管的方式包括暫停進口新西蘭濃縮乳清蛋白粉和配方奶粉基粉。“另外,國家質檢總局正在研究,要求進口奶粉出具‘肉毒桿菌’的檢測報告,風險評估抽檢中也將進行相關檢測。”相關人士說。“總之,進口奶粉的把關將會越來越嚴。”
背景:
“肉毒桿菌”本不該發生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肉毒桿菌’是不該發生的問題。”
知名乳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前都沒聽說過含有‘肉毒桿菌’,目前除了恒天然外,也沒有聽說其他知名乳制品品牌發生過類似事件。”據他分析,“此次并非恒天然的設備不過關,而是在管理當中出現漏洞和疏忽。按照奶粉及其原料的生產程序,必定要清洗管道,如果沒有徹底清洗干凈,就容易留下牛奶的污漬。在這種狀況下,極易產生肉毒桿菌。”
擔憂:
國內奶企是否干凈?
“‘肉毒桿菌’并非常見污染物,也不列入常規檢測項目,那是不是只有恒天然一家存在這樣的問題,國內的奶企會不會也有類似問題?”昨天,寶寶媽劉女士擔憂地說,“恒天然是企業在自查中發現問題并主動公告。國內的奶企是否會自查,會不會出現類似問題,發現問題是否能夠主動告知消費者?”劉女士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把關。乳業專家宋亮此前也呼吁,國內應盡快出臺乳粉中的肉毒桿菌限量標準。晨報記者 鄒樂
■新聞鏈接
“三聚氰胺”曾經也非必檢項目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也不是必檢項目。 2008年之后,國家加大了對乳品企業“三聚氰胺”含量的檢查,“三聚氰胺”被列入乳品企業的必檢項目。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后不久,國家質檢總局即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質檢部門在所有的乳制品生產企業派駐監管員,要求所有的乳制品必須批批檢驗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質,每批經檢驗合格的乳制品,必須經監管員簽字后,方可出廠銷售。
2010年,“三聚氰胺”的必檢要求進一步加強。“三聚氰胺”被列入乳粉企業自檢必檢項目,并且不得依靠委托檢驗。同時納入自行檢驗的項目還包括菌落總數、食品添加劑等64項。要求企業必須具備三聚氰胺檢驗項目相關的檢驗設備及能力,不能進行委托檢驗,檢驗人員中須有兩人以上有三聚氰胺獨立檢驗能力。
事實上,食品安全與檢測二者關系緊密。一方面,通過檢測來監控食品安全;另一方面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也推動著檢測標準、檢測范圍、檢測能力的改進和提升。除了三聚氰胺外,人們熟悉的蘇丹紅、金屬鎘等,也是發生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從最初不在必檢項目內成為必檢項目的。(記者 鄒樂)
■最新進展
新西蘭食品監管人員審查恒天然
新華社專電 新西蘭乳制品企業恒天然集團8日稱,新西蘭食品安全監管機構人員已經著手檢查這家企業的加工廠,包括一處先前確認產品遭污染的工廠。
恒天然首席執行官西奧·斯皮林斯在企業設于奧克蘭的總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他說:“(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已對豪塔普(工廠)展開檢查,(檢查)從濃縮乳清蛋白(產品)開始。”斯皮林斯說,初級產業部還在檢查其他生產設施,而恒天然也對工廠展開內部監察。
另外,新西蘭農場主聯盟主席布魯斯·威爾斯8日代表那些向恒天然集團提供原奶的農場主向消費者致歉。
本文關鍵詞:肉毒桿菌,進口奶粉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