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月的臨近,
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的換證和再審查期限已不足兩個月,但是很多企業還并未取得新版許可證。早在本月1日,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預計將有10%到20%的企業將無法取得許可證而因此被淘汰出局。
1/3乳企將被擋在門外
不能建立
追溯體系的企業,將不具備獲得新許可證的資格。
記者根據公開信息和采訪調查了解到,截至4月2日,已經取得許可證的企業有蒙牛、伊利、三元、飛鶴、完達山、貝因美、君樂寶、努卡、雀巢和搖籃。還沒有取得新版許可證的包括美贊臣、雅培、雅士利、施恩等多個企業。
由于新細則對乳品企業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致使獲新許可證難度加大,企業要確保對產品從原料采購到最終產品及產品銷售所有環節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對于有自控或可控奶源的企業來說建立可追溯體系并不難,有2/3的企業都能建立起追溯體系,尤其是原料在國內的企業。但對于原料是國外進口的企業來說,建立這個體系比較難。如果采購的原料是國外的大品牌大企業,追溯起來很容易,如果是小企業追溯起來就很難,追溯到某一頭牛就更難。因此對于1/3不能建立追溯體系的企業來說,不具備獲得新許可證的資格。“目前國內生產企業自控奶源比例都比較低,很多中小企業從奶農那里收購原奶,根本就控制不了。如果一定達到標準,那控制成本會很高。”宋亮說。
君樂寶乳業公共事務部負責人馮進茂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君樂寶嬰幼兒奶粉生產廠是去年收購的石家莊太行乳業有限公司,為了達到新許可證標準,公司投入了1億元進行全面技改,整改成本非常高。
大企業“接盤”風險加大
雖然多數企業能夠拿到新許可證,但對于一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拿不到許可證就意味著將被淘汰出局,或者被大企業兼并重組。但事實上,行業整合的速度非常緩慢。宋亮表示,過去是小乳品企業不想賣,大乳品企業想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新的變化,現在是一些沒有獲得許可證的小企業想尋找買家,卻沒有大企業“接盤”.此前記者了解到,廣州柏賽羅藥業有限公司想把旗下奶粉業務出售,而寧夏紅果乳品企業也想把企業賣掉,并已主動對外“放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中小企業也想“清盤”退場,但目前仍沒有“接盤”的信息。
宋亮認為,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想尋找收購兼并的這些中小企業要價太高,使一些大型乳企望而卻步。比如某乳企要價3億元,包括廠房、設備和品牌,但這些對于大型乳企來說,不僅沒有吸引力而且還會增加他們的風險。
專家認為,大企業兼并重組中小企業無非看中奶源、市場、品牌等,但事實上中小企業的優勢對于大企業來說并不明顯。
宋亮表示,國外一些巨頭特別看好中國乳品市場,想收購國內一些品牌,但是考慮政策風險等因素,目前都在觀望中。
總之,希望隨著我國乳品標準越來越嚴格,嬰幼兒乳制品質量得到真正的保障,讓每一個孩子都喝到放心健康的奶。
本文關鍵詞:新版乳品生產許可證 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